跨行业融合组建专业群服务吉林省“一主六对”发展战略
学校积极对接吉林省主导产业链,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先导,跨界融合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两大类5个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建立了国家“双高计划”重点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紧密围绕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战略,对接卫星航天信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等吉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物联网。以高铁“复兴号”为代表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以智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以长影集团为代表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了创新与科技的融合,以及科技与产业的融合。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双融合”。
三年来,在聚焦高端产业、服务高端企业、定位高端岗位群体、助力学生、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建设思路指导下,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显着提高。学生就业专业匹配率超过90%,当地就业率超过80%,用人单位满意率超过95%,高新技术企业就业率超过50%,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为区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服务。支持。学校服务中车长春、长光卫星、一汽集团等区域支柱企业,共同承担“一主”责任,促进长春与其他市州产业互补,推动“六对”融合发展。
深化“三教改革”,努力打造职业教育行业标杆
解放笼子换鸟,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团队。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制定适合学校师资队伍模块化发展的制度体系。设计教师分级分级标准,通过招聘与培训同步、竞赛与认证相结合等措施,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了3个大国工匠工作室、31个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项目实战导师制”、“校企双向双元制新型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了“在岗班级竞赛”“证书融通”模块化教学体系,实现专兼职教师分工协作。专业组拥有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吉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人,全国最美教师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2人,其中吉林省技术专家10人,长春工匠15人。专业组骨干成员主持并参与数字媒体技术、工业机器人等4个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网络系统规划与部署等“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标准起草。
不断精益求精,推进多形式立体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学校根据多年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积累的经验,结合企业项目实例,将“云大物智能运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案例设计,推动教学新业态建设项目式课程、三维教材等资源。学校现有在线开放课程180门,综合技术技能课程9门0门,新开发教材90门,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在线开放课程32门。出版新教材26部,6部教材入选国家“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其中《网络安全》与防护(第2版)教材荣获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
革故鼎新,开展多模式混合式教学改革。学校启动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基础课程基础建设计划。以“非商、非信、信用”理念为指导,构建了红色主题教育、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领域,开发了40多个基础职业通识课程。学校与清华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合作,全面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通过两年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和实践,开发了大量优质在线资源,被评为吉林省在线开放课程十强。大多数专业教师都建立了特色鲜明的SPOC。这些高质量的在线课程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保证了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学校积极组织教学能力竞赛、技术技能竞赛、教学案例分享、教学成果评选等活动。近三年,学校在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能力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各一名,三等奖各一名。师生参加技术技能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5项、省级奖项100余项。
政府、行政、企业、学校联动,提高社会服务效率
建立校企合作联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8年,学校与100余家企业联合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联盟”,并将每年12月21日定为“1221校企合作日”。迄今已连续举办四届,会议主题为“校企联盟培训及产教融合技术研发服务中心”、“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及企业名校工作室”、“工业学院和职业教育集团”、“中高职人才培养联盟暨职业本科生工作研讨会”。学校与联盟企业签署共建产业学院协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共建职业教育体系、共建产教融合等方面开展工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学校治理创新等,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优化高校服务供给,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搭建政管企校合作平台,为吉林省产业振兴赋能。 2020年,学校在长春市政府监管下成立长春市应急管理教育培训考试中心,负责长春市应急管理部门管辖的各系统人员的培训和考试。两年来,共承担培训考试2万余人次。 。学校自主研发的“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在线培训系统在吉林省、长春市全国终身学习活动中被评为“十大终身学习活动品牌”,并得到“学习强国”平台推广。 2021年下半年,学校揭牌长春乡村振兴人才学院。围绕乡村振兴、人才振兴,开发了网络技术、农业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近百个学习课程包和教学资源。以振兴实用人才为主要培养科目,举办“全市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5期。共有496名基层干部参加培训,拓宽了学校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范围。学校秉承“以技能育人、以技能强校”的理念,积极参与举办技术技能竞赛。近三年来,承办吉林省、长春市技能大赛50余场。 2021年6月教育厅高职组“软件“考”赛获奖和2020年9月交通部首届全国技能大赛轨道车辆技术项目交通行业选拔赛全部在学校顺利完成。
通过跨境融合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和出口标准
技术研发求创新。学校建有8个产教协同研发服务中心和29个校级教师科技创新团队。学校通过与一汽解放、长春新金翔冷弯型钢有限公司深度合作,联合打造了基于真实项目经验的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努力提升专业教师实践教学、应用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能力。 2021年4月,我们被教育部门批准为第一批教师实习流动站试点建设单位。 2020年8月起,专业组分批派出教师进站,与公司工程师组成团队,协同开展设备改造等应用技术研发项目。三年来,已有200余名教师在公司进行了6个多月的岗位实习,为公司带来了巨大效益。带来直接经济效益3000万元以上。
创新创业求发展。学校依托“国家众创空间”建设信息创新创业、工程创新创业、汽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入驻企业50家,孵化大学生创业团队22个,总收入460万元;已举办44届GYB(创业)。意识培训)、SYB培训班、三甲创业教育培训等,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其中,网络技术专业组自主开发了17个校园信息应用系统和16个业务流程,获得10项软件著作权。研发成果已推广至省内10余所高校。
跨境集成和传输标准。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参与教育部门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建设项目,制定“汽车车身及汽车舒适系统维修”专业教学标准,获国家教育部批准赞比亚职业教育和培训局(TEVETA)。成为“赞比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学校在赞比亚成立了“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分院”,将于2022年正式赴赞招生。学校参与“鲁班学院”职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建立了“中国工坊” ”,参与“汉语桥”网上团体项目,推广“汉语+职业技能”等工作,并先后荣获“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会员单位, “中国-中东欧职业教育国际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会员单位称号。学校放眼世界,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中国职业教育标准和教育成果,做出贡献。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长期职业解决方案”。 ”和“长期智慧”。
科学谋划转型发展助力长春“六城联动”
在国家“双高计划”三年建设过程中,学校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建设为引领,不断完善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类型,构建科学的专业层次结构,开展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建设10个省级特色专业群,带动学校64个专业整体转型升级,形成“1+10+N”三个梯度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新格局。
目前,学校举办的本科职业教育已纳入吉林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正在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本科职业教育模式,从多方面统筹学校办学功能、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水平、社会服务,统筹能力强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国际合作和基本办学条件建设,稳步推进校园建设。本科层次的职业学校。
未来,学校将在“双高计划”建设中提质增效,在本科职业教育建设中转型升级,积极响应长春市加快建设国际汽车强国的规划城市、现代农业城市、“双碳”示范城市、科技城市。创新城、新兴消费城、文化创意城,落实“六城联动”重要部署,持续完善专业群和产业链内涵建设,面向地方支柱产业和重要企业,以更高的地位和水平更多 拓宽视野,以更大力度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积极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努力为职业教育作出贡献吉林省长春市“六城联动”产业布局“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和发展,充分发挥“城市高职”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作用,为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池恩宇、方振龙、张传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zjjwhb.com/html/tiyuwenda/9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