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工人和农学子畅谈对地球的感受和丰收的梦想——
弯腰大地,为人民种下丰衣足食的希望
编者注:
值此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农民和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致以节日问候和诚挚慰问。 “ 正面。总书记对“三农”重要作用的高度肯定,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明确要求,对“让农民生活开花结果、改善起来”的深情指示,引起了强烈共鸣。反响在“三农”战线上,引发热议。我们邀请了部分“三农”工人和农业学生代表讲述了他们热爱“三农”、奋斗的故事,以及学习总书记关于“三农”重要论述的经历。农村、农民”,团结一致,不负重托,锐意前行。的信心和力量。
贵州省三都县普安镇的农民正在晾晒水稻。新华社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连家营村,农民在地里收割辣椒。丁根厚/光明影业 摄
在江西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农民们正在建设温控草莓温室。赵春亮 摄/光明影业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骆驼镇永胜村,农民正在采摘收获的西红柿。王江 摄/光明影业
在吉林长春市九台区龙家街道红光村,农民正在进行水稻收割作业。新华社
他们扛着“金竿”,日子越来越红火。
讲述人:何斌 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孟连农业专业合作社董事长
我是莲花县人,对养育我的这片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感情。 2004年从江西财经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后,我先后在北航光电技术研究所和上海亨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科研工作,但我始终牵挂着家乡。
2013年,在“三农”各项利好政策的吸引下,我下定决心辞掉工作,回到家乡,在莲花县创办了孟连农业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的首要目标是养鱼。我们在荒地上挖了一排鱼塘。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晚上都睡在鱼塘旁边搭建的简易房子里,时刻看护着鱼苗。不料,由于疾病,鱼类大面积死亡。那场面简直令人心碎。
这次惨痛的教训,让我深深感到自己的农林牧渔专业知识太有限,必须加强学习。因此,我买了大量的农业、养殖方面的书籍,努力学习。我还主动向有经验的种植者、饲养者寻求建议,认真思考自己下一步的创业项目。
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养羊。很快,新的麻烦又来了——新买的种羊不熟悉地形。在野外放牧一天后,晚上常常找不到“家”,甚至一群羊也回不来。无奈之下,我们只能派员工翻山越岭去寻找羊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怎么能继续下去!我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金杆子”的故事。是的,农业现代化就是新农民肩上能扛得起山石的“金杆子”。作为一名通信工程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你为什么不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呢?于是,我努力开发了数字化GPS羊管理系统。将集成传感器芯片挂在羊的脖子上,羊的GPS坐标数据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服务器。现在,无论羊跑多远,他都能立刻找到。我还在农场各个区域铺设了光纤通讯网络和无线通讯网络,安装了网络监控系统,远程实时监控生产动态。
如何用现代农业技术武装更多农民兄弟的思想,是我现在的首要任务。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在新技术的辅助下,我不仅养了羊,还养了鸡、鸭、鱼,还大力种植猕猴桃和大棚蔬菜。我还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为会员及更多人提供技术培训、业务交流、咨询服务。令我高兴的是,有200多人在我们的帮助下掌握了实用技术。如今,他们扛着“金杆子”,生活越来越红火。
让农民兄弟享受创意农业红利
旁白:潘晓丽,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雷店镇成人文化科技学校校长、浙江省新时代脱贫攻坚优秀主播
“国兴,你种的‘天空西瓜’今年卖得很好!咱们在栽培技术上想办法,多搞几个‘网红’水果……”金秋假期,我来到德清县的“西瓜大王”佘国兴,和他聊起了自己领域创意农业的发展情况。
1997年师范学院毕业后,我来到农村小镇雷甸,与“农业”这个词打交道已经有24年了。从了解农民诉求到成立“小智雨”创意农业工作室,我找到了一条兴农富农的新路子,带领农民兄弟成长起来。他们通过“创意农业+”逐渐走上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不少人成为了我校农民培训班的讲师。
2015年8月,当地虾农沉有根来找我诉苦。养虾比养水稻利润高,但养起来太难了。农业技术从何而来?为了帮助他,我建立了“对虾养殖技术指导交流微信群”,引进了很多水产专家和虾农。
群里顿时热闹起来,80多名农民争先恐后地向专家提问。我趁热打铁,召集新养殖户参加养虾培训,带专家到虾塘现场指导。
六年来,我先后建立了288个农业微信群,覆盖10.8万人。我还发动大家策划创意、写文案、剪辑视频,把朋友圈变成了“网上展销会”。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来找我们研究、体验。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接待了来自全国23个省份2000多家小店的农户。这给农民兄弟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在农村,他们对城里的沙龙、书吧颇为羡慕。我尝试24小时开放校园,为他们提供学习、讨论和放松的场所。还邀请院士、专家学者、乡村圣人、新农民“师徒结对”,打造汇聚农业、科技、法律、健康等各领域专业人士的“农民成长智库” 。
让本土专家和新农民共同成长。 “西瓜王”佘国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0世纪90年代,他在学校的支持下学会了种植西瓜。经过一番努力,他使农业基地名声大噪。 “国兴西瓜”还成功申请了浙江省著名商标。
如果你出名了,如何回报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我鼓励佘国兴开展乡村导师辅导活动,带领学生一起获得“经验点”,将网红西瓜、圣女果的种植技术和电商销售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我还牵头开展了农业科教项目,将社国兴农业基地打造成集考察、农业示范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典范。
二十多年来,我只做了一件事:让我们所有的农民同胞享受到创意农业的红利。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地探索农业文化,提高农业技术,帮助村民更快走向共同富裕。
希望的田野吸引着年轻人回乡创业
讲述人:黄秀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
这几天,我来到沙县区夏茅镇,给村民们进行农业技术指导。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回到家乡从事农业生产,在田里忙碌耕耘,我感到无比高兴。
1986年,我从福建省三明农校毕业,进入沙县良种繁育场(现沙县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水稻良种基地选育优良水稻新品种。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 30 多年。
当年,沙县良种繁育场承担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谢华安的再生稻试验项目。他经常来我院指导、鼓励,说农村知青成绩好、潜力大,农业现代化的希望在年轻一代。这对刚出校门的我启发很大。我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就睡在工作室里。我半夜醒来,时不时地到田里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由于我们工作严谨,数据准确,试验非常成功。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从事农业科技研究的信念。
水稻育种实验是艰苦而枯燥的,需要全年、每天不断关注和观察。田间作业环境也不好,冬冷夏热。但我感觉很满足。我能为农业、农村、农民做点事。我多么高兴啊。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沙县农科所已经二十多年没有招收年轻农业技术人员了。我团队中最年轻的也出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这是基层农科站的普遍现象。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种现象正在改变,不少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在沙县乳源村,一群90后返乡青年成立合作社,大规模种植水稻。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极了,主动为他们进行科技培训,一步步教他们如何选苗、培育、防治病虫害。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这是第一步。要让他们成为合格的新农民,需要各方更加努力。现在农村年轻人能干好农活的少之又少。从播种、插秧、施肥、犁地,到除草、喷药、防虫,都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完成这些任务,基层农技站急需接班人。
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农村、投身农业科技?我觉得要真正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待遇,在事业上、生活上关心他们,让年轻人扎根、扎心基层。这样,农村科技队伍一定会越来越壮大,我们的村庄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双脚踩泥巴是最舒服的事。”
项目组:光明日报记者张胜、卢健、高建金、任爽、杨珏、王思敏光明日报通讯员谢尚国
《光明日报》(2021年9月24日第7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zjjwhb.com/html/tiyuwenda/9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