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知识问答
  • 吴盟:从传染病医生到生命科学科普达人,探索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的成功之路

    科普漫谈是广东科普推出的独家访谈栏目。受访者均为在科普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普人士。旨在充当全省科普传播工作的典范和领头羊。

    本期嘉宾

    吴猛

    第三届“广东省十大科学传播专家”

    有趣药品科普知识_生活中的趣味药学科普_科普趣味药学生活中的例子

    贝特生命科普基地创始人

    2020年度广州市优秀科普工作者

    知名自媒体创作人

    生命科学实验教育与研究专家

    作为80后,吴猛是当红斜杠青年。他是传染病医生、知名自媒体创作人、第三届“广东省十大科学传播专家”、生命科学实验教育科研专家。

    生活中的趣味药学科普_科普趣味药学生活中的例子_有趣药品科普知识

    吴猛曾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担任临床医生,拥有多年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经验。 2017年,吴猛离开医院,创办贝特生命科学科普基地,开启了科学知识传播之路。他创新性地提出科普理念,通过动手实验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他在短时间内收获了大量粉丝,成为大家眼中的铁杆科普达人。

    科普辟谣“实验学校”

    通过硬核实验传播科学知识

    “我女儿经常问我一些奇怪的问题。有时我知道为什么,但我找不到答案,也找不到方法告诉他。”对于吴猛来说,从医生转行成为全职科普员的机会似乎是一个机会。 “事故”。

    2014年,吴猛的女儿出生,他成了忙碌的父亲和敬业的老师。

    为什么要洗手?为什么要刷牙?为什么可乐不能喝太多?吴猛女儿的“十万个为什么”常常让吴猛感到无语。任何家长都很难向理解力不成熟的孩子解释高深的科学知识。吴猛认为,要把科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不是一两句话的事。 “我想找一位老师教孩子们科学知识,但找了很久,发现几乎没有人给孩子们做这种实验科普。我以为没有人会做,那何乐而不为呢?”是我自己。”吴猛开始有了这个想法。我萌生了做实验给孩子们科普的想法。

    科普趣味药学生活中的例子_生活中的趣味药学科普_有趣药品科普知识

    吴猛给女儿设计的第一堂课叫《掌上小恶魔》。 “为什么要洗手?父母会告诉孩子,手不干净,有虫子。孩子会继续问虫子在哪里?为什么看不见?如果你继续问,比如这个,很多家长都答不上来,虽然我们都知道细菌,但很难告诉孩子说清楚,让他看看细菌长什么样。”吴猛用培养皿对洗手前后的细菌进行了取样,并让女儿在显微镜下观察两者的差异。结果孩子立刻明白了洗手和不洗手的区别。不同之处。不用说,吴猛的女儿也主动洗手了。

    有趣药品科普知识_科普趣味药学生活中的例子_生活中的趣味药学科普

    科普趣味药学生活中的例子_有趣药品科普知识_生活中的趣味药学科普

    生活中的趣味药学科普_有趣药品科普知识_科普趣味药学生活中的例子

    有趣药品科普知识_科普趣味药学生活中的例子_生活中的趣味药学科普

    设计完洗手实验后,吴猛还设计了《口腔王国》、《饮料揭秘》等实验,告诉女儿为什么要刷牙,为什么不能喝太多碳酸饮料。女儿的成功科普,让吴猛有了科普事业的雏形:通过实验,向更多的孩子传播科学知识,让更多的孩子了解真实的生命科学,形成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素养,成为一名热爱科学的人。和有知识的人。科学,使用科学的人。

    (《饮料你了解多少》课程相关视频资料)

    科普创新“研究派”

    通过实验探索生命科学

    “科普不是直接给孩子灌输知识,单纯的传递信息是没有效果的。科普的底层逻辑是让孩子通过主动尝试获得科学知识,明白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吴猛说道。 2017年,吴猛开始了全职科普生涯,创新推出实验研究模式,设计实验课程,让孩子们在实验中探索、学习。

    生活中的趣味药学科普_有趣药品科普知识_科普趣味药学生活中的例子

    刚开始尝试科普研究时,吴猛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难以把握学生的心理和理解能力。 “我们太渴望、太渴望把科学知识带给孩子,有时我们很认真地教学、做实验,但孩子们不感兴趣,效果很差。”吴猛没想到,女儿的成功让我在学校上课时会感冒。从个人到群体,从年轻到年长,科普没有通用的模板。课程设计过于简单,学生不感兴趣;设计太难,学生无法理解。

    为了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吴猛经常在科学中心展厅里闲逛,观察别人如何讲解科学,以及家长如何陪伴孩子做科普。他还专门向教育专家学习,研究学生心理。渐渐地,吴猛积累了讲课的经验。 “将实验场景与生活融为一体,给孩子更多参与的权利,他们才会喜欢,才能学到知识。”吴猛表示,生活本身就是科普的课堂,科普研究的原则是“从事中吸取教训,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用实验来了解生活。

    生活中的趣味药学科普_科普趣味药学生活中的例子_有趣药品科普知识

    从茶、酒、烟、杯碟到诺贝尔奖,一切都可以在吴猛的实验室里研究。比如诺贝尔奖获奖项目青蒿素提取,吴猛带领学生在实验室还原传统青蒿素提取方法和现代提取方法,用全新的呈现方式讲解生命科学和中医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医与西医的历史人物和过程的横向比较。

    有趣药品科普知识_科普趣味药学生活中的例子_生活中的趣味药学科普

    生活中的趣味药学科普_有趣药品科普知识_科普趣味药学生活中的例子

    科普趣味药学生活中的例子_生活中的趣味药学科普_有趣药品科普知识

    生活中的趣味药学科普_有趣药品科普知识_科普趣味药学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可以充分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感受祖国令人自豪的成就。吴猛的科普研究课程70%的时间用于实验,20%的时间用于学生自由讨论,只有10%的时间用于讲解知识,让孩子主动参与科学再次。

    科普趣味药学生活中的例子_有趣药品科普知识_生活中的趣味药学科普

    自从事科普工作以来,吴猛一直致力于青少年的科学实验教育。其独创的研究性实验课程已服务超过10万中小学生,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发展科学理性思维。 ,实践知行合一,培养独立人格。

    科普驳斥“网红派”谣言

    教会人们认识科学与伪科学

    2019年底,吴猛开始“连接互联网”,在抖音开设科普视频账号。牛肉面里有牛肉吗?隔夜可以喝茶吗隔夜菜肴含有亚硝酸盐吗?这些有趣而又贴近生活的问题,都成为吴猛实验探索的课题。在众多科普博主中,吴猛的科普“风格”与众不同,显得有些硬核。他更喜欢用实验来呈现事实、推理,用基本的科学原理来验证生活中的问题。

    生活中的趣味药学科普_科普趣味药学生活中的例子_有趣药品科普知识

    生活中的趣味药学科普_有趣药品科普知识_科普趣味药学生活中的例子

    科普趣味药学生活中的例子_有趣药品科普知识_生活中的趣味药学科普

    一开始,吴猛仍然用传统的方式向观众传授科普知识,但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一个视频有五十个赞、六十个赞、甚至十二个赞都达不到传播效果。”吴猛后来改变了主意,将实验与生活结合起来,脚踏实地进行辟谣实验。很快就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在《开水真的能消毒碗筷吗?》一文中”短视频中,吴猛获得了近30万个点赞和7万条评论。他从广东人开水烫碗的生活习惯出发,先用开水烫碗,然后提取碗壁上的微生物。并把它们放在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和观察,最后通过比较得出了用开水烫碗是否有效的结论。

    (点击图片可跳转视频)

    实验中教科书般的操作给网友带来了一场短暂而硬核的科普,吴猛迅速成为知名科普自媒体创作者,并收获了大量粉丝。目前,吴萌开通的抖音平台总播放量为4200万,抖音平台粉丝总数为55.3万,累计点赞数超过336万。它同时开通了今日头条账号和微信视频账号。

    疫情发生后,吴猛编导了一段关于口罩再利用的短视频,并对口罩进行了大胆的“解剖”实验。视频中,吴猛为大家“解剖”了一款三层医用外科口罩,介绍了口罩科学重复使用的方法,并呼吁大家科学重复使用口罩,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减轻人民负担,并使用遮罩资源应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科普趣味药学生活中的例子_有趣药品科普知识_生活中的趣味药学科普

    科普趣味药学生活中的例子_有趣药品科普知识_生活中的趣味药学科普

    口罩重复利用视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国内外观看次数超过200万次。省级电视台也对吴猛进行了采访,香港立法会议员也引用吴猛视频内容向公众科普,得到了大批港澳市民的认可。

    “互联网是一个更大的舞台,关键是如何利用它。有了良好的网络载体,科学知识就能传播给更多的人。”吴猛表示,很多科学谣言的根源都是网络,而且往往是人们对某件事的无知造成的。生成的。网络科普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分清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让网民用科学的角度看问题,更认真地生活。 “这就是科普的任务和意义。”吴猛说道。

    今天推荐的视频

    注意!你的年终奖金将发生巨大变化!

    据新华社报道

    从 2022 年 1 月 1 日起

    年终奖金缴纳个人所得税

    将与工资一起征税

    前后不同的计税方法

    你拿到的年终奖很可能相差数万元!

    热门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zjjwhb.com/html/tiyuwenda/9339.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